伦敦奥运开幕式:一场全民大联欢

幸亏有QQ群里朋友的提醒,我才没有跟我父母一样错过开幕式的时间。不过这次伦敦奥运开幕式的演出实在是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感悟。 与四年前我们某些同志引以为豪(我从来不以此为骄傲)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而言,伦敦奥运会实在是教会了我们太多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其实是最本质的人性。

如果朋友们没有看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NBC版本,那么请一定去看一下。与CCTV的那种时不时给领导特写进而废掉了所有的效果相比,NBC的剪辑终于彰显出了老谋子所期望的那种大气和整齐划一。那种整齐划一和高度统一的动作给人的感觉恐怕远难以用震撼来形容。事实上,它充分彰显了国家机器的威严和不可挑战性。以至于某朋友在看完北京开幕式的NBC版本后表示,其实我们的开幕式并没有扬我国威,反之,它却把中国社会的一种最根深蒂固的形态展现到了全世界面前。

林妙可的假唱,刘岩的摔伤都告诉我了我们在国家面前每一个人的渺小。当然,很多人并不会质疑这一点。毕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思想品德课我们被灌输的就是这样的观点。只是等我长大了,慢慢了解了世事才发现,一个连自己的子民都不懂得去尊重和关心的政府和国度,又何以去赢得别人和对手真正的尊重呢?而伦敦的这个奥运开幕式却正好从这一点上弥补了空白。这里没有太多高管的影子、也没有大量的领导镜头切换、也没有强大的震撼。他们唯一拥有的,就是亲民。

于是在伦敦奥运的开幕式上,我们看到了各色人等:儿童合唱团里我看到了残疾的孩子;看到了舞蹈演员边跳舞边发短信和Facebook;更看到了《哈利波特》的作者、互联网的创始人等。在这里,你同时可以看到人们对杰出者拥戴和对平民们的一视同仁。而这些场景的背后则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们对于人性的思考和感悟。英国人没有使用唯美的画面和大量的专业演员,却启用了大量的临时演员和志愿者。正是这种不太专业的表演(比如群舞时候动作的混乱)反而给了我们一种难以捕捉的亲和力。而全场的“Hey, Jude”大合唱,则是把晚会最后推向了高潮。

当然,英国的这个开幕式从其级别上来说,的确是略显寒酸。毕竟它没有了澳大利亚的现代感,雅典的神韵,更没有北京的那种阔气,相反,大量的电影视频和音乐歌舞给人的感觉成了一个“奥运电影节开幕式”。 只是在我事后看了BBC的相关文字我才慢慢懂得了这些电影和电视剧在英国人心中的地位。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实在是很难在第一时间把握到如此本土的内容。

而BBC的转播则是大赞。与CCTV的主持人不同,在艺术表演过程中,BBC的主持人一直没有太多的解说词,一切都靠你自己去感悟和理解。当然,有人会说英国的这个开幕式非常无聊,不需要解释。然而真的是如此么?比如刚开场时候男子所演绎的莎士比亚诗歌,您知道是哪一部么?事实上,在这一点上,我觉得BBC还是很“自私”的。 他们把理解全部交给了观众自己。而我依然记得北京奥运开幕式CCTV主持人喋喋不休的言语。或许,这个也是差距吧!

而此次伦敦奥运会最大的亮点则是对年轻一代的重视。这种重视被完美地诠释在了节目单编排表中:大量的时间被用来描述战后年轻人的生活;大量的party形式歌舞(英国的年轻学生最爱party);甚至于最后的点火都是由几个年轻的运动员一齐点燃。试问,在中国,又有哪个年轻运动员有如此的机会呢?

当然,这个奥运开幕式的问题在于过度英国化。其使用的大量文化元素对于中国的观众而言简直是对牛弹琴。毕竟我们习惯了宏大的场面和完美的演出。我们对于奥运开幕式的感情似乎更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膜拜。这与伦敦开幕式给我们的一种平行的眼光相比,其差距实在是过大了。或许,我们更适合观看的,恐怕还是金胖子家的《阿里郎》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