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rip to Manchester: Joint Program Participation

有句诗说的好,叫做“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确,作为一个在村里呆了九个月,基本已经都快炼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时候,今天突然重返都市生活给我带来的冲击居然颇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是啊,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有其共性的:多年的朋友不相往来会变得生疏;多年不用的知识会变得形同陌路;而多日不过的生活却也能让人惶恐。

这次能有机会去曼彻斯特,还是基于两个重要的原因。首先是利物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兰卡斯特大学三校联合博士培养项目。多年的形式主义生活说实话让我已经有了对政治新闻自动过滤的功能,数月前被当作广告邮件宣传英国西北地区联合培养博士的邮件也自然未能幸免。而世事总是难料的,我这么一个木头木脑的家伙居然也能在这项目里分了一杯羹;而第二个原因呢,则是我老板的支持了。尽管说这个课程跟我现在的研究关系并不大,他们却在我主动要求下同意了。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去曼城自然是火车旅行。而这火车旅行给我感觉却要比天朝的印象好了无数倍。尽管68英里需要开一小时的车速实在是无法跟俺们那“一鼓作气”和“一飞冲天”相比,但这里的服务和环境却是一流的。车厢非常整洁和安静,你看不到大吵大闹,也不会有很重的五谷轮回的味道,更不会有人来推销各种“神油”。同时我注意到一点,那就是:这里的民众非常喜欢阅读。事实上,我一直以为,一个崇尚阅读的民族才是有底蕴的。

曼彻斯特的感觉的确与兰卡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这点从他们的火车站就可以看出来。曼彻斯特的火车站在我看来比天河机场二号航站楼都要好看,而兰卡斯特的火车站据说还是数百年来的旧货。而真正走出火车站,我却一下子有了回到上海的感觉。高楼,喷泉,拥挤的人群和公交车队伍。唯一我没有看到的就是抢座位和破口大骂。曼城大街上似乎古建筑比较多,第一眼给我造成的视觉冲击就是回到了狄更斯的时代。而当时,我的Kindle上显示的书目恰巧是——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1700-1820)。

曼彻斯特商学院(英文叫做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也是英国比较老牌的一个商学院,其会计学与金融学的研究和教学在英国也属于前列。与兰卡管理学院相比,他们的管理似乎逊色一些。因为他们楼下的厕所给我的感觉不是很好,地面比较脏,味道也不好闻。不过,这或许也跟他们用的人比较多有关系吧?不过有一点是兰卡比不了的。他们管理学院的楼上有各种好吃的卖,而且价格也很实在。不像俺们的Hub,能吃的就那么几样~。尽管其实我更信赖兰卡管院食物的质量。

下午上课讲的是企业估价模型。不得不说这个是我很大的一个知识弱点。我也曾尝试阅读Penman的经典教材,却因为不得其门而放弃。而今天的Martin Walker教授却给了我很大的感受。尽管课讲的非常快而蜻蜓点水,他却能够在最关键的地方给一些提示。希望这些提点能够让我更迅速和更方便的领悟这个领域吧。毕竟于学术,于实务,这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分析师行业在中国尚属于起步阶段。只是不知道下来涉及Ohlson模型,Clean Surplus Earnings(对不起,我真不知道中文是啥,请指点)以及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时候,我是否能够招架得住。

时间总是很有限,而要学的东西总是很多。呵呵,有时候我都在怪自己,为什么当时常熟没有抓住机会去好好学下数学。与我后来所呆的学校相比,常熟理工实在是个连茶几厂都不算过分的杯具,但我在那里所学却是最基础而重要的。或许,这就是命中的安排吧。而今天的课却让我领悟到了一点。其实我更需要的,是数学背后的东西。

环境总是能够改变一些东西的。我今天破天荒第一次觉得一小时的火车时光如此短暂。因为如大多数英国乘客,我也在拿着Kindle看书。事实上,阅读的感觉真的很美好。它能够带你领略另一个世界,而忘记暂时的痛苦和不快;同样,在批萨店里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时,我似乎在一刹那间回到了那过去我所习惯的城市和地方。看来,真的要心静如水,还是非常难的。或许,我还是更适合城市的喧嚣与热闹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Junjun's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