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城市长大的孩子,分不清楚韭菜和麦苗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其笑话的地位了。如果不是来到兰卡斯特这个宁静的小镇,恐怕我的乡村生活只能停留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级别了。兰卡斯特一年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美好:宁静而祥和。以至于我一度天真地以为,中国的乡村也是平和的。然而,有时候推论却是个很可怕的东西。
按照旅行计划,在深圳当了一个月“家庭妇男”以后,我和乖乖于元旦踏上了回乡的历程。然而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车票。由于深圳是移民城市,外加我们的回家时间接近元旦,车票竞争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而这里得感谢下乖乖的哥哥,为了我们的票,他凌晨4点半就去售票处排队。而我则是6点开始坐在电脑前,不停刷着12306,却一直面对着该死的白板屏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即将绝望之时,我刷到了两张硬座。此时是7点04分。而乖乖的哥哥也打电话来告诉我们买到了另一班的车票。当我们问候道谢结束,我去厨房拿来早饭时,网络显示所有车票已然售罄。
连夜坐火车不是第一次,然而在硬座车厢灯火通明地待上一个晚上恐怕是第一次。我们的位置并不连着,本来是想跟人调换,却又第一次遇到了不愿意。于是我们俩一晚上只能隔江相望了。不过由于我的座位比较突出,我反而有了更多放腿的空间。奇迹般地,在一夜的火车上,我看掉了三章《剑桥欧洲经济史》。只是,同英国火车相比,中国火车实在是太“热闹”了点。毕竟,中国人真的是太疲劳了!
早上到了江西九江,天气寒冷,空气中透着很大的水气,到处雾蒙蒙的。乖乖的方言在这里派上了太大的用处。为了防止被宰,我就一直没说话,呵呵。最后我们以两个人一百块钱的代价坐上了一辆出租车,向湖北开去。非常佩服司机的技术,在如此的大雾天气中居然还可以开到如此的速度,实属不易。而路边的景色则让我有了一种感觉,似乎造房子的师傅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要不,为什么房子的款式都是一样的呢?
走入乖乖家的大厅,顿时感到了一阵暖意。叔叔阿姨们早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尽管语言问题为我们的沟通制造了不少的障碍,却也平添了不少的笑料。与城市的生活不同,这里的生活宁静而平和,颇有一些与世无争的感觉。当然,由于地处中国著名的棉花产区,这里随处可见棉花和纺织品的交易和工厂。只是,他们的规模都较小而零散。有时我在思考,如果在这里建立一个比较大型的加工基地,对所有的棉花,棉籽等进行统一深加工,是否会有更好的效益?当然,这个还涉及到了当地的物流水平和政府效率等问题。
这里的人们很友好,尽管我站在屋外难免会被人当作西洋景,却并无冒犯之意。由于乖乖一般不在家,所以家里也没有网络。不过对于一个生活在计算机和网络中的现代人而言,离开几天的网络似乎也颇有一些“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在午后的阳光里,手里拿着Kindle,随意地看一些文学作品或者经济史的感觉真是无比惬意。真不知道现在的人们又能有多少的机会和闲暇功夫来体会这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呢?
乖乖的小侄女很可爱,也很淳朴。远无大城市的女孩子的那种早熟般的娇柔。或许她幼小的心灵里并不真正的明白她的一些同龄人都在做什么,但是她的那种并不太多的课外作业,随意玩耍的课外时间却让她有朝一日会发现,这比那些忙于在各种兴趣班“走穴”的孩子们幸福的多。当然你会说这涉及教育平等问题。事实上我要说,当你读到硕士博士的时候,你又有多少知识是真的在小学初中学的呢?
乖乖的父亲早年经商,可谓阅人无数,对于人情世故颇有些心得。显然,在他面前,我这种初涉社会之辈恐怕如同透明人一般。好在这种差距也给了我了然沟通的机会。事实上,无论是中国的古典文学还是西方的基督教礼仪,都把人和人的坦诚相对放在了第一位。而这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感觉事实上也成为了我们在有着语言障碍的基础下顺利沟通的前提和保障。而真正难能可贵的,则是其父于诗歌方面的天赋和敢于直面困难的胸襟。
这短短的四天,我似乎都在平静和安然中度过。恐怕唯一的乐趣就是带上乖乖和她的小侄女去镇中央的CBD转转了。这块并不太大的CBD集中了政府机关、邮局、大巴扎和各种小摊。如果想真正了解什么是经济循环,恐怕来一次这样的小镇是最好的。它们不是旅游区,没有过度商业化,一切都是为了最基础的目的——过日子而存在。或许是物流系统的问题,也或许是垄断利润的作祟,这里的物价水平却并不低,尤其是电子类产品。当你发现飞科的吹风机能卖出飞利浦的价格时,不知道你是否会和我一样感叹呢?
唯一的问题,抑或是中国大多数城市的通病,那就是空气质量的问题。且不说这里的空气质量如何,只是漫天的细沙和扬尘让我始料不及。尽管出发前乖乖已经多次提醒我这一点。如果不是看了下地图,我真以为我是不是快到敦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