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故意的拖延呢,还是我自身有意而为之,我慢慢习惯了在旅行结束的一段时间以后再开始写一段总结,类似于我去年回国的一些游记。因为我慢慢发现,其实写游记如读论文一般,只有当你把它放置一段时间再捡起来,你才能够真正得到其真谛。尽管有人说这样会丢掉一些细节,但是相比较旅行的感悟,何者更重要呢?
最近的博客作品似乎更有严谨化的趋势,如关于李一舟博士的评论。果然不出我所料,一个真正的强人是很难引起大众和媒体的兴趣的。毕竟于大众而言,他们太过遥远;于媒体而言,他根本不擅长作秀,也就没有了媒体所喜欢的那种“低级趣味”,故而这种“木有然后”的结局也就可以理解了。而对于会计学的开山文章的调侃,至少在我看来,似乎也只能是作为圈内人的一些笑谈而已。毕竟对大多数而言,他们更遥远。
而今天我打算描述的,则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好玩意儿。其故事的源头则是4月中旬我的伦敦之行。当然,非常感谢曦哥在演出上的大力资助,我才能够在著名的伦敦大剧院看了一场精妙绝伦的演出。演出的内容在此暂且不表,但艺术本身的多样性和完美的表现力却如人生般,往往可望,却又难以企及。或许,这也是艺术本身的魅力吧。

- 伦敦印象
与我所在的兰卡斯特所不同,伦敦是一个大都市,永远有着拥挤的车流和人流,只是它的空气质量依然要比北京上海好的多。当然,作为国际知名大都市,它也保持着与其他国际都市一贯的风格——住宿费用极其昂贵。中国城附近的一家小酒店的客房价格就已超过了100英镑,这点倒是与香港有得一拼。对于我们这种穷鬼而言,此种价格显然是无法消受的。于是我们住到了New Cross Gate附近的GoldSmith College,价格35磅。于是我们每天的第一个工作便是坐15分钟火车来到国家美术馆。New Cross Gate 火车站 35磅48小时的Big Bus通票是我们可以一直围绕着泰晤士河转悠却不用更多地去研究复杂的伦敦交通线路。它的车上都配有或者人工或者语音的讲解员来讲解沿途的风光和建筑等历史典故,非常有意思,只是据说它们在香港营运的并不好,主要是价格太贵。毕竟50美元的价格相比骄香港当地的公交价格,其优势损失殆尽。
我手中这个350磅淘来的尼克尔16-85镜头出色的色彩和二代防抖功能可是让我在Big Bus上大显身手。我们在大本钟附近上车,一路看到国会大厦、西敏寺、伦敦眼、圣保罗大教堂、伦敦证券交易所、英格兰银行和伦敦桥等。说实话,如果不是坐车,要在短短两天时间内把这些都看完,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只是35磅的价格也是相当爽的(其实24小时的票也要29磅)。
这里就是我们每天必到的伦敦国家美术馆。不得不说,广角头在这种时候还是相当给力的。广场上白天也有很多人,以游客居多。而到了晚上,这里则会充斥着各类卖艺的人。
伦敦国家美术馆 而这则是著名的伦敦桥。我们的车一共会开过三个桥头堡。从照片上看,每个桥头堡上都有着精细的雕刻,处处透着皇家的范儿。
伦敦桥一 伦敦桥二 伦敦桥三 而在上桥前,Big Bus上的导游在车开到一个弯角处会提示我们拍摄伦敦桥的全貌,的确如导游所言,在这个角度上,伦敦桥的优雅和端庄在蓝天白云下被衬托得一览无余。
伦敦桥全貌 至于大本钟,我真的想骂人。从电影和电视上看,我们都觉得大本钟和国会大厦很雄伟,很漂亮。然而,他们真的只是摄影视角的问题。因为,当你真正站到大本钟下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就是个钟楼而已。
大本钟 而西敏寺和白金汉宫则看起来还不错。他们处处透着皇家的气息。尽管跟我天朝皇帝的三大殿比起来,他们的气场似乎的确是小了点。不过考虑到英国整个也就那么大一个海岛,这样的排场似乎也还不错了。只是,他们的卫兵总是穿着鲜艳的衣服,难道是怕狙击手的瞄准镜找不到他们么?
西敏寺的卫兵 西敏寺 由于时间不凑巧,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的换岗仪式,不过这也没啥了。毕竟电视上经常都可以看到。不过他们头上那个跟假发一样的帽子还是挺好玩的。
白金汉宫的列兵 与国内旅游团的思想大不同,我们的目标并不是非得游玩到每一个景点。毕竟旅游最重要的目的是放松心情,走走看看,而不是跟赶场子一般。或许,这也是为啥我们在大本钟下看到的欧洲游客几乎都是散客,而没有那种小学生一样排着队走的旅游团吧。于是每晚六点我们就坐火车回家,然后在厨房里开始折腾我们自己的晚饭。毕竟,我们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而得不偿失。
- 英国美食
而对于美食,英国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到伦敦的当晚,我们在中国城吃了一顿。他们家的烧鸭是真不错,18磅一只。只是最后在饭上我们被宰了一把。原来他们的蛋炒饭和白饭都是按照人数来计算的,却并不是一份多少钱。秉承华人经营餐厅的风格,也没有人来告诉我们,只是在菜单上小字列出。当然,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被宰实乃正常。只是,华人的这种劣根性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纠正呢?至于英国传统风味,我们吃过的恐怕就只有英国早餐了。这份早餐,说实话,足矣胜任早饭+午饭的双重职能。事实上,那顿早饭也是帮我们一直撑到了晚上回到宿舍。我直接怀疑如果女生旅行的话,这份英国早餐俩姑娘分着吃应该都不是问题。这份早餐不禁让我想起了数年前的夏威夷之行,只是我当时断没钱来享受一份美国的“大陆早餐”。现在想来不免有些惋惜。 - 大英博物馆
至于大英博物馆,说实话,它真的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事实上,伦敦博物馆可能还没有上海博物馆大,跟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在规模上更是无法比拟。只是,人家有着优秀的藏品,提供免费的服务,同时更意想不到的是——你可以举着相机在里面大拍特拍!而真正吸引我们去大英博物馆的,是要目睹一下其中国展馆里面的宝贝。说实话,我在北京故宫除了看到了几个破碗意外,还真没看到啥让我能够感动的东西。尽管我们看到的中国藏品不多,但是其质量和水准却让我们汗颜——琳琅满目的宋代钧窑瓷器,完好如新的元明清瓷器,成套的唐三彩。此刻,我的头脑里同时响起了两股声音——一边是八国联军的炮火隆隆和日本鬼子的笑声(地道战看多了),另一边则是高喊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孩子们的榔头向“祖宗们的头上挥去”。其实,有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评说历史!慢慢一墙壁的宋代钧窑瓷器 别致小巧的镂空碗 代表春夏秋冬的四季杯 珍贵的石雕 据说是最昂贵的一座石雕 碰巧的是,在大英博物馆,我们遇到了一队中国的旅行团。他们的到来让本来安安静静的大厅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而当我听到导游小姐的一句“各位领导,请这边走”的时候,我真的被雷到了,雷得外焦里嫩。我真的难以理解,中国的公务员大爷们怎么就有那么大的“官念”呢?这可是在大英帝国的土地上啊!
- 结语
这次伦敦之行非常匆忙,只有3天,外加我们的懒惰,很多地方我们都没有去。只是,对于旅行,我们本不该要求”大而全“。毕竟,放松心情,走走看看才是王道。而关于这一点,我做到了。很难说我是否喜欢伦敦这个城市,毕竟小镇的安宁和伦敦生活的便利在英国似乎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孰优孰劣,恐怕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