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悦悦:她能否敲响黎明的钟声?

小悦悦终于还是走了,无论大家多么期望她坚强活下来。在这样一个令人惋惜的国度,她的死,真的是轻如鸿毛。的确,小悦悦的死终于勾起了大家泯灭依旧的功德和道德标准,同时也唤醒了大家心底那仅存的良知,也使得人们在忙于金钱的同时终于有机会停下脚步喘一口气。但是,之所以说她轻如鸿毛,是因为:我们的当权者反思了吗?我们的那些官商勾结的生意人们真的反思自己所作所为了么?

初次看到这个视频是英国时间周一的早上。我刚步入办公室打开QQ,就看到了好友给我的留言,其中内容就是优酷地址。当看到小悦悦两次被车碾过,我的心颤抖了。当我看到人们漠视的眼神和态度,我愤怒了。这是什么?这是赤裸裸的“人血馒头”中的一幕啊。甚至于,他比那些围观杀头的人们更加恐怖。过去我一直不太看好鲁迅先生的文章,尤其是后期的一些作品。我总以为那些血淋淋离我很遥远,同时基于政治的解释也让我很是反感。然而在这一刻,我忽然理解了。鲁迅先生要说的,并不是旧世界的丑恶。他要说的,其实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和奴性。但是这恐怕不是每个语文老师都敢讲的。

当天晚上,好友告诉我,这个视频已经同时上传了Youtube和BBC的排行榜,同时在BBC上已经上了最受欢迎列表,我们就隐隐觉得这次玩大发了。当时我们都在笑称,这次麻烦了,我们估计要被英国人集体鄙视了。好在,我第二天去曼城路上一路平安。我还是看着我的经济史和英国卫报,周围的人也继续看着各种书。不过几天后这事儿还是传开了。就如我一个朋友在Facebook和人人上写道:他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讲了这个案例。不过还是很客气,说这不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但是人家心里是怎么想呢?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经济的确是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其实我一直很感谢改革开放以后的那些领导人为中国经济改革所做的贡献。当然,这不仅仅是邓小平的功劳,其实还有很多赵紫阳所作的工作。只是由于我党的一贯作风,赵的功绩被直接无视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08年笔者因公平生第一次出国之时,除了物价外,生活方面并无不适应。而这恰恰说明了我们在经济建设上的成功。只是政治改革和道德风尚建设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一直处在边缘化的地位上,同时也仅仅停留在口号和政治学考卷上。

学雷锋被误解,其实已经不是稀罕事儿了。正如某位老人摔倒时,狂喊我绝不连累任何人的情况下,才得到了基本救助;而彭宇案则是第一次从法律上让我们知道了“有罪推定”的可怕;更绝的是,这一幕甚至于登上了春晚。当然,登上春晚,导演的用心其实很良苦。他应该是希望人们能够觉醒,殊不知这却在博得大家一笑时候也成了一例教材。

诚然,一切现象都有其背后的根源。最近凤凰网上也可以看到,中央和很多御用文人也顶不住压力,开始吹鼓所谓的精神文明。殊不知,这样吹其实只能涉及到表面现象。当然,毫不夸张的说,这些言论足够忽悠大多数人,比如我父母。但是事情真的就如此简单么?不是的。笔者以为,产生这种情况的所谓社会公德缺失背后,隐藏着社会不公和保障机制缺失的事实。而这两个事实则是中国当前社会的大毒瘤和定时炸弹。

在英国,我想任何老人是没有必要去如此讹诈路人的。即使真的是被人撞到,自然也会有法官去解决纠纷。其实原因很简单,英国的国家医疗制度(简称NHS)几乎负担了老人所有的药费和治疗费。在NHS框架下,人们都能够相对公平的享受到医疗和保障。而在风雨飘摇的中国医保制度下,所谓的社会保障就是胡扯。在中国,如果你想要享受好的医疗条件,那就拿钱来。如果有钱,拿钱,如果有权,可以换钱。在这种人人担心自己医疗费用的情况下,讹诈实属无奈!

从旁观者角度来说,自保也是一个重要的解释。笔者这辈人其实数次听到了父母对于毛泽东时代的怀念。的确,他们痛恨那个时代他们的父母被打为右派,他们痛恨那个时代的政治高压政策,一句话可能就可以改变你一辈子;他们可能也痛恨那个时代毁掉了他们。但是他们却永远怀念一点,那就是对人的基本的保障。改革开放三十年,邓小平同志的前半句话是实现了,那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于是我们看到了英国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孩子。同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似乎也在悄然进行。只是他老人家的梦想“先富带动后富”变成了赤裸裸的“先富灭掉后富”。

其实这两点也可以拿来解释中国特有的富二代现象。在我来英国之前,我周围同学里似乎都是跟我一样的“穷二代甚至于N代”。以至于我一直不能理解报道中和BBS中所提到的富二代。我一直以为其实这种只是典型的仇富思想。然而,当我真的来到大不列颠,冷眼旁观了一些这里的“富二代”学生之时,我释然了。

我这里的富二代定义相对宽泛。凡是能够自费在国外留学的,皆符合本人定义但未必符合下文描述,故请勿对号入座。在这框架下,我经常体会到两种情绪:一是对金钱无感觉,对所谓的人际关系很看重,且非常现实;二是对周围的人非常不信任,同时不懂得谦让。其实这两种情况很容易解释:这两种情绪其实是来源于父母和周边环境。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无奸不商”。此话正确与否我们暂且不表。但是作为高官子女,国企高管子女以及一些商人子女,他们所能见到的“州官放火”之类恐怕非我等P民所能比拟。父母对官员的巴结可能教给他们了如何去处理所谓“有用的人”;而父母商场的尔虞我诈则可能使他们丢失了一些对旁人的基本信任和基本的安全感。毕竟人的尊重建立在相互信任之上。如果连基本信任都没有,何来尊重之有?!

所以,新中国六十年,破四旧打破了人们的道德底线和行事规范;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培养出了一个新的宗教——“钱教”。要根本改变这种状况,恐怕是很难。有句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把这一切的局面彻底扭转过来,恐怕我们需要做比喊口号多得多的东西。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恐怕,现在是真的重读《鲁迅全集》的好时候了。

Junjun's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