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岛之行二:Port Erin 与 Castletown

书接上回:早上先起床去ATM取钱。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搞定了手机上网以后,我才成功地把钱从银行账户里转到了卡上。好在我的Natwest卡属于老卡,并不受Natwest新条款的限制。即我的卡可以在英国几乎所有的ATM上免费取款。由于男人岛属于自治,他们的货币也由当地政府单独发行。尽管单位都是Pounds,并且两者等值,但是英格兰的商家大部分并不接受非英格兰银行的纸币。相反,我在马恩岛上却发现混用很常见。事实上,这种独立的货币系统不仅仅在马恩岛,在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也同样存在。

男人岛上的钱币,发行单位为”男人岛政府“,与英镑等值
男人岛上的钱币,发行单位为”男人岛政府“,与英镑等值

回到酒店,享用老板自行制作的早餐,价格为5英镑/份。内容是传统的英式早餐,内容有炸鱼块,烤香肠,培根,煎鸡蛋等。当然,也有传统的牛奶泡麦片之类。果汁、红茶和咖啡自然也必不可少。或许是由于过于好吃?我们几个人都吃了好多,以至于直接把午饭都免了。不知道老板迎接我们这群超级大吃货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但是这里的人做生意真的很讲诚信,没有任何偷工减料的问题。如老板所言,黄豆她直接是买的Henz的产品,怪不得吃起来比学校SPAR的可口好多。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我们的胃口比英国人大好多。难道我们真的天生是吃货?

DSC_0389_edited-1
酒店老板提供的早餐——开胃菜
酒店老板提供的早餐——主食
酒店老板提供的早餐——主食

从道格拉斯市内出发

我们当天的主要目的地是两个。一个是位于岛南部的港口小镇Port Erin,另一个则是以城堡命名的Castletown。而前往该地的交通工具则是岛上最著名的蒸汽火车。在电气化铁路遍布全世界的今天,甚至于在中国这个1900年才有铁路的国度都开始”被高铁“的时代,会呜呜呜叫的蒸汽机车已经成了稀世珍宝。而在这个岛上,它依然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这火车没有餐车,没有厕所,当然也不会有列车员。车厢是木质结构,车窗靠皮带固定,一切操作都是人力的。绝对环保!

蒸汽火车头,很童话吧?

在火车颠簸了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火车的终点站Port Erin。这是一个靠海的小镇。在火车站的站台上,就会有老爷爷和老奶奶们拿着各种宣传手册来给游客推荐景点和提供一些旅行建议。与19世纪的火车相对应,这里的火车站似乎也保留着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甚至于在大厅的旁边还能看到燃烧着红红炭火的壁炉。

火车站的旁边有一个小型博物馆,每人收费1英镑。说真的,这个博物馆并无特别之处,只是展示了一些陈年旧物。如维多利亚时代的蒸汽机车的车头和车厢,以及一些修筑铁路所用的工具。而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则是其中的一份厚厚的行车日志。不得不说,这份行车日志能保存到今天实属不易。毕竟它见证了一个铁路大国的兴起和发展。

DSC_0205_edited-1
火车运行日志,一段历史的见证者

Port Erin是一个非常宁静的小镇,如大多数男人岛的城镇一样,他们有着完美的海岸线。如英国大多小镇一样(如兰卡斯特和Morecambe),小镇居民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待人友善而客气。他们缓慢的动作与这个小镇的宁静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置身于英伦小镇中,你会发现时间似乎已经悄然停止,心中的杂念和不快会飞快地抛向脑后。因为这时我们能做的,就是融入如画的风景。

DSC_0222_edited-1
Porter Erin的海景,如诗如画
Port Erin的阳光海岸
Port Erin的阳光海岸

沿着海边的栈道慢慢前行,我们会慢慢的走入大海的怀抱。事实上,这是一条绝佳的徒步旅行(Hiking)的通途。穿行于海边山谷中,我们可以被绚丽的海景所深深地陶醉。以至于我跟进进开玩笑说,幸亏我们手里拿着的都是数码单反,而不是反转片。否则真不知道我们要砸多少钱在这个美景里。或许这就是大海的魅力吧。由于岛上并没有工业,外加英国和欧洲近几十年来在环境保护上所作的贡献(同行好友皆为专业人士,此处内容交与他们补充为好),这里的海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直射下泛着美丽的蓝色。直到这时候,我才终于发现原来海水真的可以是蓝色的!

海边栈道
海边栈道
所谓的海天一色
所谓的海天一色
DSC_0295_edited-2
所谓的天涯海角
海滨公路,蜿蜒着通向大海
海滨公路,蜿蜒着通向大海

从Port Erin到 Castletown

由于时间所限,我们并没有在Port Erin呆多久便急急踏上回程,赶赴Castletown下一站。PortErin到Castletown并不远。坐蒸汽火车大概半小时即可到达。蒸汽火车票及其人性化,我们可以在任何一站随意上下而不用重复购票。但是在火车站却有了个小小的插曲。时真妹纸和进进帅哥去火车站对面的Fish&Chips店购买英国著名小吃却终不得返,我们不由开始着急。因为若错过该班火车,我们就得等1个半小时。不过好在他们终于及时赶到,且美味的炸鸡和Fish&Chips终于也了却了大家小小的焦急。毕竟美食对于饥肠辘辘的人的诱惑永远是无敌的。Castletown是另一个小镇,因一个保存完好的城堡而出名。我们此行的目标即是奔着该城堡而去。小镇并不大,步行十五分钟便可从小镇的火车站到达位于海边不远的城堡。如道格拉斯一般,小镇尽管不大,入海口不远的河中却停泊着不少的私人游艇,随时向我们显示着这里的夏天将是富人们的天堂。小镇常驻居民不多,街道上车辆不多,行人难以一见。由于沿海,我们步行途中总是能看到大量的海鸥从头顶掠过。

河中的私人游艇
河中的私人游艇
拥抱大海的地方
拥抱大海的地方

城堡坐落在入海口不远的一个小坡上。如大多数的英国景点般,学生都可以得到半价的优惠。这里的人们单纯而友好。他们不会要求我们出示任何学生身份证件,只是会很友好地问我们来自哪所学校?来自哪个国家等等。这种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度并不容易建立。事实上,他们彰显了文艺复兴以后欧洲文化的进步。与现如今人际关系信任度几乎降到冰点的中国社会相比,这是一个很好反讽,值得我们去学习。或许很少有学生在这个季节光临城堡,收款的大妈死活也搞不定学生票。结果,我们直接被客客气气地放了进去。而当我真正通过大门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人家连检票员都没有!

英国人对于纪录片制作的擅长在他们博物馆建设中可谓发挥到了极致。在城堡的底层,他们的放映室做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城堡介绍。从城堡的建设、历任所有者到所经历的战争以及被作为监狱的历史都一一展现。只是我们对于英国历史实在是很不熟悉,外加二把刀的英语,听起来实在是囫囵吞枣,终不知其味。但英国游客的自觉性让我们耳目一新。整个城堡里安安静静,无人喧哗,地上也不会见到任何垃圾。一切总是干干净净。

只是对于我这个略有恐高,且从不爬山的人而言,爬上这座城堡实在是个悲剧。由于城堡的通道极其狭窄且陡峭,所有的参观路线都会被严格设定。也就是说,只要你踏出第一步,就不可能再回头。于是乎我只能背着相机手脚并用地爬上这个城堡。说真的,我实在无法理解英国的贵族们为什么会如此喜欢城堡。因为它阴暗、潮湿且可能终日不见阳光。实在是不明白跟大猩猩一般地生活在石头堡垒里面的感觉能多有趣?!不过近几十年来似乎这些城堡曾都一度被当作监狱。事实上,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因为城堡本身及其坚固,且安全。只是这里的阴森潮湿对于囚犯们而言恐怕就不好玩儿了。

城堡被现在的管理者很有条理地分成了一个一个展览厅,其中有显示英国士兵如何观察敌情的,也有显示如何审问犯人的,更有如何把犯人锁在墙壁上的铁制枷锁。更要命的是,他们居然还展示出了一份”死亡名单”,即死刑犯执行记录。我的直觉是: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前,他们的日子过得还真没有中国“天朝上邦“舒服。只是近两三百年的发展才使得他们有了今天的富足生活。所谓造化弄人,这就是历史吧!

士兵们正在观察敌情
士兵们正在观察敌情
挂在墙上的死亡名单
挂在墙上的死亡名单

说实话,由于对英国的历史缺乏了解,我对于城堡内的故事兴趣并不十分了解。事实上,我对于城堡有限的了解基本也来自于英国小说,如《简爱》,《福尔摩斯探案集》等。由于故事情节的问题,城堡在我心中总是充满着一丝神秘。而当我终于爬上城堡的顶端时,我终于发现所有的辛苦得到了回报。当站在城堡的制高点向下望的时候,我们不仅能看到Castletown小镇的全貌,更可以远眺大海。所有的美景尽收眼底,颇有些”会登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城堡顶上
城堡顶上
城堡上狭窄的通道
城堡上狭窄的通道
俯瞰Castletown小镇
俯瞰Castletown小镇
DSC_0349_edited-1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回到道格拉斯市内

从Castletown回来,我们登上返程的蒸汽火车回到了道格拉斯。考虑到时间还早,我们便步行前往我们酒店附近的博物馆。该博物馆主要介绍男人岛的历史和文化,免费开放。其中大量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展板也非常清晰,只是我们到的时间太晚,只有一个小时供我们参观。好在我们对英国的历史并不熟悉,也就只能去看下四角羊、无尾猫的标本,外加一些历史了。

男人岛的四角羊
男人岛的四角羊
诗人T.E.Brown的手稿
诗人T.E.Brown的手稿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早已是饥肠辘辘,便直奔中餐馆。尽管英国的中餐馆的食物口味大多很诡异,比如酸甜的宫保鸡丁、匪夷所思的四川辣酱烤鸭等,但却也填饱了我们的肚子。更重要的是,我惊奇地发现,其实中餐馆比西餐厅便宜!

2012英伦行之伦敦

不知道是故意的拖延呢,还是我自身有意而为之,我慢慢习惯了在旅行结束的一段时间以后再开始写一段总结,类似于我去年回国的一些游记。因为我慢慢发现,其实写游记如读论文一般,只有当你把它放置一段时间再捡起来,你才能够真正得到其真谛。尽管有人说这样会丢掉一些细节,但是相比较旅行的感悟,何者更重要呢?

最近的博客作品似乎更有严谨化的趋势,如关于李一舟博士的评论。果然不出我所料,一个真正的强人是很难引起大众和媒体的兴趣的。毕竟于大众而言,他们太过遥远;于媒体而言,他根本不擅长作秀,也就没有了媒体所喜欢的那种“低级趣味”,故而这种“木有然后”的结局也就可以理解了。而对于会计学的开山文章的调侃,至少在我看来,似乎也只能是作为圈内人的一些笑谈而已。毕竟对大多数而言,他们更遥远。

而今天我打算描述的,则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好玩意儿。其故事的源头则是4月中旬我的伦敦之行。当然,非常感谢曦哥在演出上的大力资助,我才能够在著名的伦敦大剧院看了一场精妙绝伦的演出。演出的内容在此暂且不表,但艺术本身的多样性和完美的表现力却如人生般,往往可望,却又难以企及。或许,这也是艺术本身的魅力吧。

伦敦大剧院

  1. 伦敦印象
    与我所在的兰卡斯特所不同,伦敦是一个大都市,永远有着拥挤的车流和人流,只是它的空气质量依然要比北京上海好的多。当然,作为国际知名大都市,它也保持着与其他国际都市一贯的风格——住宿费用极其昂贵。中国城附近的一家小酒店的客房价格就已超过了100英镑,这点倒是与香港有得一拼。对于我们这种穷鬼而言,此种价格显然是无法消受的。于是我们住到了New Cross Gate附近的GoldSmith College,价格35磅。于是我们每天的第一个工作便是坐15分钟火车来到国家美术馆。

    New Cross Gate 火车站

    35磅48小时的Big Bus通票是我们可以一直围绕着泰晤士河转悠却不用更多地去研究复杂的伦敦交通线路。它的车上都配有或者人工或者语音的讲解员来讲解沿途的风光和建筑等历史典故,非常有意思,只是据说它们在香港营运的并不好,主要是价格太贵。毕竟50美元的价格相比骄香港当地的公交价格,其优势损失殆尽。

    我手中这个350磅淘来的尼克尔16-85镜头出色的色彩和二代防抖功能可是让我在Big Bus上大显身手。我们在大本钟附近上车,一路看到国会大厦、西敏寺、伦敦眼、圣保罗大教堂、伦敦证券交易所、英格兰银行和伦敦桥等。说实话,如果不是坐车,要在短短两天时间内把这些都看完,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只是35磅的价格也是相当爽的(其实24小时的票也要29磅)。

    这里就是我们每天必到的伦敦国家美术馆。不得不说,广角头在这种时候还是相当给力的。广场上白天也有很多人,以游客居多。而到了晚上,这里则会充斥着各类卖艺的人。

    伦敦国家美术馆

    而这则是著名的伦敦桥。我们的车一共会开过三个桥头堡。从照片上看,每个桥头堡上都有着精细的雕刻,处处透着皇家的范儿。

    伦敦桥一

    伦敦桥二

    伦敦桥三

    而在上桥前,Big Bus上的导游在车开到一个弯角处会提示我们拍摄伦敦桥的全貌,的确如导游所言,在这个角度上,伦敦桥的优雅和端庄在蓝天白云下被衬托得一览无余。

    伦敦桥全貌

    至于大本钟,我真的想骂人。从电影和电视上看,我们都觉得大本钟和国会大厦很雄伟,很漂亮。然而,他们真的只是摄影视角的问题。因为,当你真正站到大本钟下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就是个钟楼而已。

    大本钟

    而西敏寺和白金汉宫则看起来还不错。他们处处透着皇家的气息。尽管跟我天朝皇帝的三大殿比起来,他们的气场似乎的确是小了点。不过考虑到英国整个也就那么大一个海岛,这样的排场似乎也还不错了。只是,他们的卫兵总是穿着鲜艳的衣服,难道是怕狙击手的瞄准镜找不到他们么?

    西敏寺的卫兵

    西敏寺

    由于时间不凑巧,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的换岗仪式,不过这也没啥了。毕竟电视上经常都可以看到。不过他们头上那个跟假发一样的帽子还是挺好玩的。

    白金汉宫的列兵

    与国内旅游团的思想大不同,我们的目标并不是非得游玩到每一个景点。毕竟旅游最重要的目的是放松心情,走走看看,而不是跟赶场子一般。或许,这也是为啥我们在大本钟下看到的欧洲游客几乎都是散客,而没有那种小学生一样排着队走的旅游团吧。于是每晚六点我们就坐火车回家,然后在厨房里开始折腾我们自己的晚饭。毕竟,我们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而得不偿失。

  2. 英国美食
    而对于美食,英国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到伦敦的当晚,我们在中国城吃了一顿。他们家的烧鸭是真不错,18磅一只。只是最后在饭上我们被宰了一把。原来他们的蛋炒饭和白饭都是按照人数来计算的,却并不是一份多少钱。秉承华人经营餐厅的风格,也没有人来告诉我们,只是在菜单上小字列出。当然,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被宰实乃正常。只是,华人的这种劣根性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纠正呢?至于英国传统风味,我们吃过的恐怕就只有英国早餐了。这份早餐,说实话,足矣胜任早饭+午饭的双重职能。事实上,那顿早饭也是帮我们一直撑到了晚上回到宿舍。我直接怀疑如果女生旅行的话,这份英国早餐俩姑娘分着吃应该都不是问题。这份早餐不禁让我想起了数年前的夏威夷之行,只是我当时断没钱来享受一份美国的“大陆早餐”。现在想来不免有些惋惜。

    英国早餐全景
  3. 大英博物馆
    至于大英博物馆,说实话,它真的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事实上,伦敦博物馆可能还没有上海博物馆大,跟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在规模上更是无法比拟。只是,人家有着优秀的藏品,提供免费的服务,同时更意想不到的是——你可以举着相机在里面大拍特拍!而真正吸引我们去大英博物馆的,是要目睹一下其中国展馆里面的宝贝。说实话,我在北京故宫除了看到了几个破碗意外,还真没看到啥让我能够感动的东西。尽管我们看到的中国藏品不多,但是其质量和水准却让我们汗颜——琳琅满目的宋代钧窑瓷器,完好如新的元明清瓷器,成套的唐三彩。此刻,我的头脑里同时响起了两股声音——一边是八国联军的炮火隆隆和日本鬼子的笑声(地道战看多了),另一边则是高喊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孩子们的榔头向“祖宗们的头上挥去”。其实,有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评说历史!

    慢慢一墙壁的宋代钧窑瓷器

    别致小巧的镂空碗

    代表春夏秋冬的四季杯

    珍贵的石雕

    据说是最昂贵的一座石雕

    碰巧的是,在大英博物馆,我们遇到了一队中国的旅行团。他们的到来让本来安安静静的大厅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而当我听到导游小姐的一句“各位领导,请这边走”的时候,我真的被雷到了,雷得外焦里嫩。我真的难以理解,中国的公务员大爷们怎么就有那么大的“官念”呢?这可是在大英帝国的土地上啊!

  4. 结语

    这次伦敦之行非常匆忙,只有3天,外加我们的懒惰,很多地方我们都没有去。只是,对于旅行,我们本不该要求”大而全“。毕竟,放松心情,走走看看才是王道。而关于这一点,我做到了。很难说我是否喜欢伦敦这个城市,毕竟小镇的安宁和伦敦生活的便利在英国似乎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孰优孰劣,恐怕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吧。

Junjun's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