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I Lectures II: China Related Problems

继昨天的Joint Workshop之后,今天TJ Wong开始了会计学方面的讲授。同样的,他上午也讲授了大量的研究心得。不过相比Joseph,TJ的见解另有一番风味。我一直奇怪,为什么上财的实证研究会开始的如此之早。今天才知道,TJ在1996年就访问了上财,并开始指导上财的博士进行早期的实证研究。当时的上财也存在着广泛的讨论,是narrative还是positive。但是现在,人家已经不再讨论这个问题。positive的methodology已经成为了一种default,更多的,他们开始关注如何提升研究水平。不知道可不可以这么说呢?我在短短两年内,经历了中国会计研究的变迁,尽管我完全做不了很好的研究,更多的,我需要学习,跟我导师,跟我同门,跟我认识的北大清华上财的同行们。

TJ也很重视中国的Top-Down的研究思路。但是他显然更偏向于会计。它主要提到了两种90年代的中国式研究,即复制美国(Replicate US)或者停留在现象层面(Documenting a Phenomenon)。而更多的,他们倾向于考虑Institutional方面的问题。因为中国的Emerging Market环境会导致很多与US所不一致的Constraints,比如Familiy Firm的问题,高管的Political Cost和Political Connections等等。

同时,TJ认为,由于上述的Institutional Difference,我们的研究就需要有别于美国。更多的,我们需要通过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但是这种理论并不是大多数中国学者认为的代理理论等。更多的,我们需要考虑的是Coase(1937),Coase(1960),Alichan(1967)等早期理论,而这些理论曾构成了Jensen and Meckling(1976)的基础。现在,同样我们需要这些理论来考虑中国问题。在基本理解了制度问题以后,则可以开始研究资本市场(Captial Market)问题。如Valuation,Behavior等等。这条路跟美国发展的轨迹是一样的。没有足够的理论作为基础,那文章就只能是Document a Phenomenon了。

至于学习,TJ则要求大家多读经典文献,而不是一味追求新文献。因为新的文献往往不会去阐述理论,作者往往会认为大家已经熟知所涉及的理论,而这个假设却有悖于中国的PhD学生和青年学者。只有在了解了足够的文章背景以后,读Paper才能具有意义,否则会是一个效率很低的工作。当然,这个问题的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呵呵,先写这些,学到了新东西再写。下午就开始组织理论的学习了。

3 thoughts on “SNAI Lectures II: China Related Problems”

  1. “没有足够的理论作为基础,那文章就只能是Document a Phenomenon了。” 深有同感哇,问题是我们周围的人谈得上理论运用娴熟的太少了向顾导学习,呵呵e181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Junjun's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