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term Decision V.S.Shrt-seeing actions: from a TV Show

最近因为事情太多,总是变得无比烦闷和暴躁。似乎一瞬间,自己什么都不是了,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了。过去的两年的研究生也白读了,以前做的研究现在看来也是错误百出,非常幼稚。然而,看了今天听听给我推荐的《一代大商孟洛川》。我突然似乎了解到了一些东西。该剧情节跌宕起伏,很有励志的效果。但是,与《大宅门》,《乔家大院》等类似题材的电视剧相比,我个人认为,此剧最出彩的地方,恰恰就是在本剧一开始主人公的恩师的一番教诲。

这番教诲初次听来似乎有些老调重弹,尽管我们无法准确回忆这些语句究竟出自于哪里。但是,让我越来越信服的是,当你有了一些相关的阅历以后,你才能更好地去理解经典。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那些在学术场傻上追逐三分利的小商小贩,却不会真正的去全局的、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此类说法似乎永久性被我们定格在了思想道德课本或者政治课本上。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很可悲的失败。举一个学术上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会计学和财务学界的论文似乎永远都在微观层面上转悠。我们讨论的话题永远就是公司是否盈利,股票是否可以顺利买卖,似乎没有人考虑过个别公司的逐利是否会对征稿个社会的福利造成影响。而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中,福利分析是很重要的。很难想象一票经济学研究不去考虑福利问题。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是在像销商人一样在做研究,却没有大商人的研究和气魄。或许,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吧。

而另一项让我感慨的则是关于“给予”的探讨。其实这是上一段讨论的一个范例。之所以单列出来,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更直接理解,而且也是更有用的。而能否做到“给予”则是一门非常大的学问。更多的,这个问题可以推广到很多社会问题。比如我们的拆迁问题。我们的政府什么时候会真正像大国一样为民牟利呢?其实这就是一种给予问题。当政府给予了拆迁户一些恩惠时候,拆迁办就会更得人心从而提高效率;在大学里,行政人员和教授的关系总是不好。这似乎成了一条国内通用潜规则。究其原因,也是出在了“给予”上。同样,公交车让座问题等都可以纳入。这让我想到了一句数学家的名言,最简单的方程式有时候是最不好解释的。

最后要提到的一句话,则是来自主人公的母亲——“今天失败到了这个地步,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就从这里给我滚下去,要么就像一个男人一样站起来。”。事实上,我们现在总是面对各种压力,升学,工作,人际关系,信任危机,甚至于我们最不愿意被提起的潜规则。但是这些问题是我们能改变的么?不是的,我们只能去适应。所以,我们不要杞人忧天,我们要尽可呢想清楚我们可以预见的。后悔是数学没学好的典型表现。试想,一个连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都不俄区分的人,显然不会学好贝叶斯模型,更不可能学好数学了。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我的博文:君子坦荡荡!

4 thoughts on “Long-term Decision V.S.Shrt-seeing actions: from a TV Show”

Leave a Reply to 喵呜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