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Working Paper Available: Link From SSRN

An E-mail from SSRN shows  that my new working paper co-oporated with Prof. Wang Xiongyuan, my tutor, has been qualified as a new submission to the working paper archive, sharing it with the colleagues all over the world. Occasionally I saw my last submissiion last year, a sentence-to-sentence translation, which reminds me of my old days when I firstly learn to write a paper in English. Though the work is not a writen one, but only a translation. The one that I submitted this time is a fully written one.

The paper is also submitted to Prof. Li, as a submission of revised work to APJAE, but the result is unknown yet. I will update the progress here.

The working paper can be downloaded here, but please keep the rules from SSRN and basic academic ethics.

Click here to link to that paper

It maight be my last paper to be accomplished in ZNUFE, many factors promote this decision. I need more time to work for some other personal affairs that can decide my future. What’s more, I need more time to learn more, building up solid foundation before doing my next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Challenge: A Summary in 2008

题注:这一年对我的意义,熟悉我的人都会知道其意义之重大。而要将此总结之绝非易事。反观笔者去年对2007年之总结,文笔之流畅,思维之飘逸,绝非今年之总结所能比拟。静思之,乃得之。学术也罢,科研也罢,其本身处处体现着严肃和谨慎,绝非飘逸之行为可承。对我初涉此道的总结,必也如此,或许,这就是学术所追求的吧。

在我开始总结之前,我要感谢在过去一年中所有对我关怀,鼓励和帮助的人们,祝你们在新的一年更上一层楼。

终于没有能够在12月31日写出这篇文章。倒不是我没有时间,而事实上,我在从檀香山到东京,然后到上海的12个小时的飞机上就在盘算着我这一年到底做了些什么,我得到了什么?我又失去了什么?这一年,尤其是最后的几个月,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了。

2008,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是无比重要的一年,我因为这一年而感动,而欣慰。在这一年里,我终于如我去年所愿,做出了一篇文章,尽管这篇文章出自于我老板的手把手的指导,但是也算是有了点结果,呵呵,我非常感激他培养我所有的付出,没有他的那么多付出,我的转型不会如此顺利。

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总结这一年,因为这是一个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的过程,一切都在行进中。取2008年的一年作为截面,其实,我主要做了如下学术方面的工作,论文是我这一年的主角:

1. 我算是走入了经验研究的世界。这是一个梦幻的世界,也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不再会去关注会计准则,概念框架,FASB,IASB这些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研究对象。相反,我们的脑海里更多的出现了投资者反应,投资者意向,信息不对称,公司治理这些更新的理论,同时,我们的文章里也开始出现了大量的表格,公式,以及统计学的词汇和方法。这是一个信息交互的时代,这是一个学科交叉的时代。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

2. 我不仅走入了这个世界,而且在Progressing,如果说步入这个世界是由于我导师的Enforcement,那么,Progress则是来源于他的不厌其烦和手把手的指导。不得不我做我的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是在机械的重复Data Collecting和一次又一次的Imitation,却并没有完整的Idea。而这一步的缺陷为我后来的Presentation制造了不少的麻烦,但是没有在一开始的刻意追求却也我自己去理解学术,理解研究提供了一次机会。但是,在8月份,我在给我老板正式当RA的时候,我的技术得到了一次非常大的提升,我考试注意到了模型中的模型设定问题。同时,我感受到了STATA功能的强大。

三次会议的经历。拜我老板的恩赐,在这一年里,我参加了三次不同规模和等级的学术会议。 
第一次是7月份长沙的中国会计学会年会,这应该也是我参加三个会议中最为高级级别的一个会议。这也是我第一次在会议上做Presentation。当时说实话还是很紧张的。其实现在看来,我讲的应该是最差的一次,那次的PPT几乎没有给出完整的文章IDEA,但是这次会议,我第一次看到了我国研究现状的全貌,我知道了好的研究可以怎么做,也知道了烂文章可以搞成什么样!

第二个会议则是我们学校和澳洲Curtin科技大学举办的国际研讨会。为了这个会议,我花了一个月把我们新出炉的文章转译成了英文。然后后来还尝试性的对外投稿。尽管结果都是被拒,但是我算是摸清楚了国外做研究的惯例,那就是通过SSRN占座,通过会议(其实后来我知道,有用的会议是Symposium,而不是Conference)来修正,最后Published。当然这是后话。在这个会议上,我第一次用英文来Present了论文,说实话,感觉和中文的没什么两样,毕竟听众都是本校的,要说紧张,那就是我老板的现场督战了,呵呵,事后跟教授的交谈,说实话,那其实是在练英语口语,对我的学术修为并没有帮助。因为他们都是Practitioners,而不是academicians。

第三个会议,则是我觉得对我感触最大的一个会议。这就是12月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市举行的亚太会计与经济学(APJAE)2008年的交流会。这其实是这三个会议中级别最小的一个,但是,确实对我触动最大的一个会议。之所以说他规模小,因为与会的只有8个发言人,8个评论人和一些其他人员。但是大家的评论很深入,由于人少,沟通也变得相对容易。同时,这个会议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去学习分析性研究的紧迫性。而这在美国具有比较深的渊源。通过跟台大教授的交流,我才知道,其实早期的实证文章都是模型推导,80年代之后才大规模的开始经验研究。国外的经验研究做的很好,我个人理解跟他们的早期所做的理论研究非常相关。具体的我在另一篇早先的日志中已有涉及,在此不再赘述。

结束了总结,以下是对我下一年工作的展望。在前半年里,我希望做好如下事情:

1.  GRE考试,这是我的头等大事,我的未来可是指着它了,呵呵

2. 学术:在学术上,我主要要完成如下工作:

(1)研究方法:我终于发现普通的OLS加上年度虚拟变量控制其实就是一种简化的FE,但是在没有Hausman测试的情况下直接套用FE而忽略RE显然具有问题。Panel 方法可以很好的处理年度效应和解决忽略变量导致的偏误。以后我做研究尽可能使用Panel,反正Stata处理Panel非常强。

(2)理论学习:William Scott. 的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不知道为什么会在国内大行其道。事实上,这本教材是给本科生和非学术类的学生提供的。对我们做研究其实并没有非常大的帮助。等考完GRE,或者在复习GRE的休息时间,我争取阅读下分析性会计学的基础Text,比如著名的Economics of Accounting 等等。这些基于信息经济学的会计学理论才是我们做研究的工具和基础。同时这也是具有IDEA的前提。我对专业的感觉一直是个问题,而现在应该是考虑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3)最现实的工作,就是论文修改,要做到APJAE的发表要求,其实对我的学术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是一个大的挑战,但是,我相信,完成这项工作,对我的提升绝对是大大的。

(4)毕业论文。这其实是下半年的任务,现在还没有一个详细的Plan,但是,我绝对要做一篇能对得起我自己,对得起我老板的文章。前半年我会做一些基础的文献梳理。

A Travel to Hawaii: APJAE 2008 Symposium

早上7点半急急忙忙穿好衣服跑到Tapa Tower的Honolulu Suite 3 去吃早饭,结果惊奇的发现,早饭居然就在会场里,呵呵,很简单的自助餐,有水果,面包,沙拉等等,不过很开心哦,居然第一次在圣诞节的时候吃到草莓和西瓜了,呵呵。结果因为忘记了护照和登机材料跑了回去,不过还是很乐意的,为了1500美金跑一趟应该算是很值得吧?

8点半准时开始了大会交流,会议的人并不多,不过这样的会议真的很好,我们几乎都可以和每一个人交流到,这点就比我参加的中国会计学会年会啊,中澳的研讨会好的很多,毕竟在人数比较多的会议里面,你只能认识很少的人,而且交流也很少。

今天一共交流的有8篇论文,题材涉及很广泛,从审计服务到公司治理,研究方法上也同时具有分析性研究和经验性研究。很是佩服台湾香港学者的英文水平,他们的语速非常的快,这对我的英文真的是个很大的挑战。李志文,现在是浙江大学的商学院院长。昨天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在说他因为有时候说话过于张狂而显得很不受人欢迎。但是今天他对德州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的一位教授所做的关于信息分享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的文章的点评却是非常到位的,呵呵,大家就是大家。其实我一直也很希望有机会去学习下如何来做分析性研究,但是找不到人去请教,或许可以跟这两位教授交流下。

中午就在会场隔壁解决了,是正宗的西餐,呵呵,不过还是很好吃的,就是色拉里面的酸菜叶实在令人难以下咽,或许是我不习惯这个口味吧。饭后跟Franklin聊天,他是University of Hawaii 的教授。聊天我才发现,其实很多教授对中国的印象就跟网上说的一样,停留在几十年以前。当他看到中大和香港城市大学合办的《中国会计学刊》(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之后就一直在跟我感叹中国大陆的Rapid Development。但是,他对我们的意见也很中肯,的确,我感觉即使在北大也有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太多的文章都是基于中国的数据和法律背景,却很少会有对理论本身的实质性的贡献。我们做的是一个Regional Study。同时他也跟我说了很多美国大学的情况,这些信息真的很有用。

下午的报告同上午一样也是4篇论文,而我被排在最后一个,李教授跟我开玩笑说“The last one, the most important one”,呵呵。事实上,我的英文水平绝对是最差的一个。在上午讨论的时候我就发现,这是对我们十几年英语学习的一个最大的考验。他们的英语语速非常快(后来晚上我看电视时候发现,我看美国的电视剧听英语已经没有感觉了~~),尽管做完演讲以后得到了大家的鼓励,但是显然,我的英文和Background都还需要更多的修炼。不得不承认,海外经历真的很重要,无论对自己的语言,还是自己的专业视野都有莫大的好处。而显然,英语是前提啊。我发誓以后看原版DVD绝对不放任何字幕了,呵呵,只有听懂了DVD,到美国才不会有问题,呵呵。另外,英语的口音很麻烦,我们已经过度习惯CNN的那种标准英语了。

晚上的晚饭是在Rainbow Tower, 大家坐成了两排,跟电视里的国外的宴会一模一样,呵呵,我不得不一直看着周围的人是如何做的,比如把柠檬汁挤到肉上,如何撒Pepper(胡椒粉),刀叉的配套等等,呵呵。先后上了三道菜和一道甜点,真的很美味,不过第二道的色拉实在是太酸了,真的受不了,呵呵。另外有个很奇怪的事情哦,夏威夷居然每周末都会放烟火,大家开玩笑说是“Celebrate the weekend”,呵呵。

HK的博士录取其实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今天晚饭时候请教了下Xijia Su教授,他说其实他们学校每年博士都是只要1,2个人,呵呵,而且甚至都不管寄托成绩。他们的标准只有一个,听起来事实上很玄乎“Research Potential”(研究潜能),呵呵,真是个没办法去衡量的东西。但是他同时告诉我说香港中大和理工大相对会有Big Program,事实上,也就5-6个人的。另外,新加坡现在做的很好,他说现在香港都快顶不住了,呵呵

一天的研讨会就这么结束了,总结起来,这次来参会还是很有意义的,毕竟是第一次踏出国门,就像台湾教授跟我开玩笑说的,胆子够大,一个人就这么跑出来了,呵呵。这次跑出来总算是知道了下东亚地区的学者都在做什么了,呵呵。另外,我的评论人给了我非常详细的建议,而且把他的笔记都给了我,这真是让我受宠若惊,呵呵,我运气真好,总是遇到负责的评论人(上次中澳会议的Singh也很是够哥们),他直接找出来了一大堆的问题,呵呵,不过真的很是受用。到时候好好改吧。APJAE应该还会继续给修改意见的。

明年的中大举办的中国会计学刊的Symposium也开始走上了正规,开始跟APJAE争夺稿源,同时也开始提供1200美金的资助。到时候如果有机会,真的想去看下,但是要做到Presentation,估计很难,毕竟国内的学者的实力可不是吃素的。同时,明年APJAE的Symposium应该在台北举行,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可以再去。说实话,这种小规模的会议才是真正想做学问的人交流的地方。不过等考完GRE再来好好做文章,应该可以,他们的截稿日都是在10月份以后,呵呵。

Junjun's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