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些时候,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今年(200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其中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华人的身影。黄锟,作为一名在光纤通讯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物理学家,他继早年的杨振宁,李政道,以及近年的朱棣文之后,又一位华裔物理学奖得主。让我大感意外的是,今年物理学奖的两个项目均是对现当代数码生活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的成果。光纤通讯技术极大提高了数据传送的效率,使得国际通讯的成本变得低廉;而CCD的发明,则使得我们今天数码相机的使用成为了可能。与杨振宁、李政道和朱棣文他们的研究项目偏重于理论相比,今年的成果无疑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
按照惯例,在每年的这时候,各类媒体都会大张旗鼓的来讨论诺贝尔奖,其中已经讨论了多年的一个话题就是中国何时能够产生诺奖得主。其中有褒有贬。而解释无非有中国的教育体制路后,实验室设备落后,科研能力低下,没有创新精神等。但是很奇怪的是,这类文章往往出自于媒体之手。本人并不反对媒体的讨论,但是事实上,很多的问题往往非业外人士所能了解,正如陶渊明所言“不足为外人道也”。于是本人决定从自身经历出发,继续老调重弹一番。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教育制度的确是有些问题的。但是也不尽然。以初等教育为例,我国以及东亚地区的学生(包括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往往都具有很好的基础。这源于这些地区的严格的初等教育。笔者数年前曾在Times亚洲版看到过一篇介绍韩国(South Korea)的孩子们如何痛苦的文章,其中所涉及的韩国,日本等教育与中国大同小异。正是如此严格的基础教育,使得他们在高中毕业之时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基础。或许有人说美国的学生在大学里可以非常努力,然后赶上我们的水平,使得我们大学生的毕业水平并不高于他们。
其实这个解释就有问题。我们可以做如下假设:假定人的努力程度有限。而大学期间水平的提高就是关于努力程度的一个函数。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忽略掉方法所导致的效率差异,即我们认为学生努力无差异。基于此,如果两者学习努力程度接近,那么水平提高程度应该类似。而事实上,两者的提高水平差异巨大。这就不能不利用努力程度来解释了。其实作为80后的大学生,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我们在大学期间,本科也好,研究生也罢,我们都做了什么。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的大学老师都在讲些什么?作为一个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教学机构,适当的面向市场并没有错。但是,当一所大学或者学院,甚至研究生院,开始套用职业技术学院的价值观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为这个制度感到悲哀了。我实在不清楚这类教育中的短视行为是否是转型经济的特点?望相关专业读者赐教。
正如Joseph和TJ所言,很多问题都可以归集到制度层面去解决。而这个问题也不例外。以今年的两位物理学家的项目为例,他们的研究成果距今已经有了几十年,充分经历了社会的考验,确被证明为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一个好的研究,需要花时间去做,同时也需要花时间去验证。倘若没有一个开放,自由和包容的学术环境,这是万万不可能的。大家或许不会忘记五十年代的“大跃进”,而事实上,现今的中国学术界正在经历着“大跃进”。从高校老师的职称到研究生的奖学金评定,一律都按照论文来说事。我并不反对这种科研评价方法,只是,他们已经承受了他们不能承受之重。对理科生而言,这种压力更大。于是就产生了从定题到投稿SCI期刊只需短短两三个月的奇迹。尽管说研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这种只在肩膀上跳舞,却不会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本身就让研究的意义打了折扣。
从浙江大学的贺海波,到武汉理工大学的周祖德,我们都发现了上述“大跃进”的影子。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术道德直接被无视。而作为一个学者,正直和良心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就不配做一个真正的学者。可是很不幸,我们看到,在出现问题时,教授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学生。试问,这样的教授可能培养出诺奖的得主么?答案诸位心中自有分量。
现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比从前。科研的条件和实验器材已经好于过去百倍,甚至于有实验室都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在硬件问题可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该考虑下人性本身的问题呢?只有这些问题都做好了,我们才有可鞥培养出自己的诺奖得主。否则只能是任重而道远。

今天是传统的中国节日——中秋节。古人都有在此日聚友欢庆,把酒赏月,吟诗作赋的传统。但很多诗句都透有思乡的情怀。如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而透着点点凄凉; 王建则在《十五夜望月》中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语句透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而作为一个离家多年在外的我,淡淡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在宿舍看着书,听着马思聪的名作《思乡曲》,思绪飘到了千里之外的故乡。而相比较李白和王建,我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我有了一群很好的朋友。今晚我与他们共度了中秋。
With the development on both economics and technology that the cell phones are becoming daily communicating tools for both college students and people nowadays in China. But for college students like us, with quite limited financial competence, and can afford not much payment on such service, special packages tha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such cost are quite welcome. But due to its monopoly position, the service fee is still quite high in some regions, especially some undeveloped regions like Hubei that can even contradict with the local living cost level. Here what I mentioned in following text are of the service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