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2010年的夏天搞定了所有的事情,敲定了赴英的行程,也确定了我的两位英国导师。可以说,所有的事情都终于告一段落,可以来写点什么了。毕竟为了这个出国PhD,我的研究生生活实在是或多或少经历了太多。不过也好,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正是这些曲曲折折,让我学到了很多,而不仅仅是兰卡斯特大学管理学院的录取以及让众人眼红的奖学金数额。
在此之前,我写过一个关于兰卡斯特的博士项目申请介绍。尽管阅读量很大,但是也有很多朋友嫌我写得过于客观。或许这是我最近一直在写学术类东西的习惯吧。这种习惯促成了我写东西强调逻辑和框架,且不过度融入自己主观判断的写作风格。同时,由于当时导师等均尚未确定,也不便说的太多。好在,现在万事俱备,可以来好好写一个总结了。希望各位读者可以喜欢。
考虑到这个总结的篇幅,我将此总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出国这个荒诞想法的来源,而第二部分,则是我为此付出的代价和收获。此处呈现的是第一部分。
-
2008年夏天: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其实要说出国的想法,就得从2008年夏天的第一次托福考试开始。说起报名,其实是很有点喜感。我有个同门,是个才女,英文奇好。在2007年底时突然跟我说她要考托福去美国,而想鼓动我一同参与。事实上,当时的我而言,正被一篇论文的数据结果折腾的心烦意乱,老板一日三个电话的问候已经搞得我快崩溃(尽管后来证明是基础性工作问题,但当时的我哪里知道?),本已无心去考虑此等“大事”。但是禁不住美女的一次次诱惑,外加个人自负心理的不断膨胀,我终于迈出了这让我“抱憾终生”的第一步。
要说这个新托福的名字一点都没有错。iBT,的确是非常BT。什么综合性听写,人机对话。反正是让我很不爽。更何况,当时我从中国会计学会年会回来的时候,离考试也就两周时间了。前面的复习不得法让我浪费了太多时间。不过后来事实证明,老外的考试制度的确很合理,如果你有足够的英文水平,不复习都能考的不太差。
正是这种盲目的自信让我继续挺进了GRE。事实证明,这一步比托福更加凶险。不说红宝书的单词百年一遇,就那些长难句救助可以让我焦头烂额。我老板也感受到了此种难度,替我推掉了所有的科研任务,不过可悲的是,我的GRE绝对是个大大的杯具。正是因为这个GRE让我情绪走向了低谷。
不过GRE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我终于学到了如何写正式的书面英语,第一次在不借助中文母语的帮助下,以一种语言的亲和力感受到了英文写作的那种逻辑。至此,我告别了First,Second这种大学英语四六级时代的简单逻辑过度,进而开始挑战那种依靠内容和段首强制性过度的新时代。
-
2008年秋冬:我走向了鉴定
-
北大之行,开拓了我的视野
如果说托福和GRE考试属于常规的技术准备的话,那么2008年9-12月这段时间对我来说就弥足珍贵了。应老板的要求和安排,在2008年中秋节的前一晚,我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开始了我在北大2个月不到的“非正式友好访问”。借助着我姐(其实是我师姐)在北大读博的便利,以及我舅舅舅妈和家人的照顾,我开始了在北大的听课经历。尽管说在北京并不是一个很美好的经历,甚至于我有时候都不知道在北大干嘛。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我第一次有了一种没有归属感的感觉。但是,北大光华的一些课程却坚定了我的信心。我越发坚信:即使是北大这样的学校,也没法让我受到严格而正式的学术训练。
-
中澳研讨会:我与澳洲教授的“邂逅”
财大举办的中澳国际研讨会的邀请函终于让我于10月底离开了北京。在北京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有家的感觉实在是很好。在中澳的会场上,我第一感受到了良好英文能力在这种国际场合下的便利。曾不止一次的,我替我的同学救场,也与澳洲的教授聊得很愉快。更重要的,我第一次用英文做了一个报告,尽管效果可能不好,但是的确给了我一个锻炼的机会。当看到我们学校某些教授在吃力的用英文做报告时,我一方面感受到了他们作为学者的孜孜不倦,也另一方面为他们为什么不给研究生机会而不解(我这样的老板可真不多,哈哈)。
很快,我引起了Alistair的注意。他是Curtin的会计研究所所长。在晚宴后,我们开始了聊天。他说的第一句话就让我很吃惊“俊,你得出国,知道么?你的英文就告诉了我这个”。我真不知道出国跟英语水平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当时我只是觉得这是一个玩笑。此后一直到他离开,他一遍遍的跟我说澳洲的美好,甚至要了我的CV存档,以及在我后来告诉他被兰卡录取时他给我的一份长邮件。我才知道我已经打动了他。但是Curtin实在不是我的梦想。毕竟这只是一个位于澳洲西部以采矿专业闻名的学校。
-
APJAE年会:踏出国门
其实这个会议的论文是我在北京期间投出去的。在澳洲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我收到了来自遥远夏威夷的邀请函,同时提供了我1500美金的旅行补助。在我老板的鼓励和“威胁”下,我踏上了美利坚的领土。事实证明,这次出去让我感受到了无限的美好。具体情况可参见我以前写的一个帖子。
也就是在这个会议的午宴上,与我同桌的夏威夷教授在听说了我是硕士以后,开始给我介绍美国大学,比如芝加哥大学擅长什么,宾夕法尼亚大学喜欢什么,伊利诺大学做什么研究的人最多等等,同时用了一堆排比疑问句来告诉我美国情况。比如你想要钱么?你想要很好的科研条件么?你想要一流的学者指导你么?你想参加国际顶级的学术会议么?我们都可以提供给你。我们只需要一样东西:那就是你的头脑和你学习的热情!
恕我没见过世面,不过这些话的确是打动了我。同时他也告诉了我两个选择,美国或者英国。因为他们一致觉得,这两个国家去读会计学是最理想的选择。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英国如此的正评价。
-
-
结语
上述原因终于促成了我的出国梦想。但是理想终究是理想,事实上,申请之路远非那么容易,在下一部分,我将介绍下我在申请兰卡中的心路历程。事实上,这是我唯一一个真正走到最后的申请。